■本刊编辑部
2022年,世界经济环境更加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但中国宏观经济回稳向好,国内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为汽车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2年是中国汽车行业充满挑战的一年,新冠疫情、原材料涨价、缺芯少魂、成本高涨、物流受阻等风险,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汽车产业之上,风险与危机暗流涌动。中国汽车市场顶住了这些压力,稳步前行,保持了增长态势。回望这一年,汽车行业成绩可圈可点。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超出预期,汽车出口实现突破,中国自主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鉴往知来,本刊通过对行业协会、汽车企业和业内专家意见的收集,梳理出2022年汽车行业十大事件,希望激发起更强大的产业自立自强的信心,汇聚起更磅礴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2023年再创佳绩。
一、政策护航产业发展
2022年,为更好地应对新冠疫情、需求收缩、芯片短缺、物流受阻等困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引领、保障、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实施6方面33项措施。其中,涉及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汽车央企发放900亿元货车贷款,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保障货运通畅,取消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通行限制,一律取消不合理限高等规定和收费。随后,上海、湖北、山东和深圳、沈阳、郑州等省市陆续出台了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和举措。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其中就涉及释放出行消费潜力等系列举措。
减征购置税、放宽汽车限购、打通二手车市场等系列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有效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刺激了新购、换购消费,促进了消费升级,在汽车市场端发挥了强心剂和助推器作用。
同时,各项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链、强链、补链”政策密集出台,不仅推动了重点工业企业稳定生产和复工复产,也推动核心技术突破,打通关键堵点,汽车零部件供应短缺得到有效缓解,汽车生产端风险得到较大程度化解。特别是在汽车芯片领域,建立供需对接平台、打击囤积居奇、强化自主可控等多项举措,将芯片短缺的影响降到较低水平。
二、新能源车破千万辆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领跑全球。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疫情对汽车消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终端市场表现疲软,但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延续良好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5%。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超过680万辆。据公安部的数据,截至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开始直面竞争,形成了聚势而强的效果。
另外,在政策引导、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二三线城市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加速提升,尤其是南方的城市新区,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及补能优势明显,推动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远超预期。
三、中国品牌向上突围
20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优势不断加大。随着国货口碑的日益提升,国潮文化在年轻人中兴起。中国自主品牌迎来最好的市场机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的销量为112.9万辆,同比增长了9.8%,市场份额达到54.4%,上升了7.6个百分点。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047.9万辆,同比增长了24.2%,累计市场份额已经接近50%,上升了5个百分点。成绩的背后,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坚守克难和厚积薄发。
业内专家认为,“2022年,足以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面对诸多挑战,中国汽车企业以奋楫者姿态、以奋斗者作为,实现了逆势突围。
2022年10月,第一次出现中国品牌车企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前三名,同时,单一中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首次超过10%。
四、出口量取得新突破
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成为新亮点,并取得了新突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1-11月,汽车企业出口达到278.5万辆,同比增长55.3%。其中,乘用车出口225.1万辆,同比增长57.8%;商用车出口53.3万辆,同比增长45.7%。新能源汽车出口59.3万辆,同比增长1倍。预计2022年汽车出口有望首次超过300万辆。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超越德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出色成绩单的背后,既有外部环境的机遇,更体现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内生强劲动力。
疫情笼罩下,芯片短缺导致全球产能降低,为我国提供了积极抢占海外市场的契机,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完整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企业、新势力企业的新能源汽车,敲开了欧美、东南亚市场的大门,走了出去、站住了脚跟。
五、技术创新全面提升
汽车产业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担当创新主体地位的使命,聚焦供应链“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取得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突破基础性和关键性领域的技术封锁。
中国新能源汽车通过技术创新,巩固了先发优势,夯实了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根基。纯电动车平均续航里程提升到400公里以上;十年间,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提升了2倍;新一代插混技术更是实现油电购买平价。
“中国汽车产业在2022年,特别是面向软件定义汽车新时代,已经全面打响技术创新、科技自立自强之战。”业内人士表示。
六、智能网联未来已来
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企业实现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各类关键技术集中呈现的核心载体,既是技术实现突破的驱动者,又是重要的受益者。
2022年,从行业监管到信息安全再到基础设施等全方位政策密集出台。沙盒监管制度问世,有效化解了原有召回体系监管制度中对自动驾驶的种种掣肘与限制,形成了多部门联动机制,全方位推动信息安全政策体系建设的良好态势。针对高阶自动驾驶,深圳率先发布法规,支持L3及以上自动驾驶车辆上路运行,可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车路协同迎来国家顶层政策加持,“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成为双智城市发展标准范本,汽车与交通、能源、城市将实现深度融合。
技术路线百家争鸣,产品多场景应用。汽车不再只是简单的交通移动工具,正在成为人们的第三生活空间。智能座舱作为第三生活空间的核心载体,追求更加人性化的交互,追求科技感,追求沉浸式体验,正在成为企业的重要竞技场。人机交互更加智能,语音交互的新车渗透率已达八成。视觉体验不再是豪华车的专属标签,中高端量产化车型逐步搭载HUD,装车率达到6%,有望持续提升。多款自主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已经实现量产装车,随着成本的下降,将迎来大规模商业化。
七、“双碳”战略加速落地
中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双碳”
战略不能缺位。2022年在汽车行业“双碳”战略落地又有新进展。6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要占新车销量的50%左右。8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围绕电器电子、汽车等产品,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等。中国汽车产业降低碳排放,要在汽车生产的全生命周期降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高质量发展。2022年11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正在联系国内汽车骨干企业和行业机构等,编制汽车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
八、汽车芯片持续短缺
受疫情影响,我国较大面积停产,各地的防疫措施和封锁严重影响了物流的稳定畅通,这些都加剧了我国芯片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风险。由于疫情限制措施导致的供应瓶颈,以及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所带来的汽车产品对于芯片需求的激增,使得汽车企业在2022年普遍面临严重的芯片短缺的情况。
在“芯片荒”的背景下,车企纷纷开始重新思考其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强化本土芯片供应能力,提高供应链的区域化布局,加速补齐关键汽车芯片自主供给体系,以建立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体系。与此同时,从支持参与,到自产自研;从初步入局,到下场生产,在芯片领域,车企纷纷开始选择进行投资或自研布局。这样一来,车企不仅加强对核心芯片的供应链自控能力;还能通过对硬软件进行垂直优化和整合,也可以提升其整体智能化能力。通过芯片,掌握智能汽车底层技术话语权,成为车企的共同选择。
九、动力电池价格暴涨
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引发产业链连锁反应,导致动力电池涨价,新车涨价等。2022年,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锂、钴、镍都出现大幅度涨价。2022年11月10日,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当日部分锂电材料报价上涨,电池级碳酸锂涨5000元/吨,均价报58.7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涨5000元/吨,均价报57.5万元/吨,创历史新高。
随着动力电池价格不断飙升,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入局电池的自研自产。7月,大众集团首座欧洲电池工厂破土动工,并宣布2030年前将与合作伙伴向电池业务投资超200亿欧元。8月25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设立绿擎电池公司,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项目总投资109亿元;同时参股公司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将投建电池生产基地,量产极速充电动力电池电芯、模组以及PACK系统,项目总投资为36.9亿元。蔚来也已组建超400人的电池相关团队,将在2024年推出800V高压平台电池包,并将小规模投产磷酸锰铁锂电池,供应蔚来子品牌阿尔卑斯。
十、汽车品牌加速洗牌
随着中国自主车企品牌的崛起,造车新势力和比亚迪为主的自主的新能源车企席卷车市,不少合资品牌已经逐渐掉队,日渐衰落,2022年广汽菲克、广汽讴歌先后宣布退出中国市场。4月8日,广汽讴歌宣布2023年起广汽本田将不再生产及销售广汽讴歌(Acura)品牌的现有产品。这也意味着,2023年起Acura将正式退出中国市场。10月31日,Stellantis集团官网发布公告称,广汽菲克、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的股东已批准一项决议,授权广汽菲克在亏损的情况下申请破产,11月3日,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向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申请破产。11月29日,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资料显示,宝沃汽车于1919年在德国成立,曾高居德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其影响力一度与奔驰、宝马不相上下。但随着二战后经济衰退加之自身经营不善,宝沃在1961年宣布破产。2014年,北汽福田汽车斥资500万欧元收购了宝沃品牌,宝沃汽车在中国市场起死回生。不过,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德国老牌车企,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一直命运多舛,先后经历了销量低迷、股东易主、业务停摆、债务纠纷等危机,最终因长期缺乏资金支持,一步步走向了破产。(来源:中国工业报)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